從起步到現在我國的衛浴行業已經走過了10多年的歷程,一路走來有值得借鑒的也有某些不可取的,在發展過程無序競爭給衛浴企業帶來了很大壓力,國內廚衛行業存在一些問題,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:
第一個就是小而全,F在我們走上了一個怪圈,廚衛企業要不做,做了之后,什么都得做,生產龍頭的,還要生產陶瓷潔具,還要生產淋浴房。今天做衛生間的產品,明天做廚房的產品。全方位的發展策略并不適合每一家企業,特別是實力不強的小企業,把攤子鋪的太大往往意味著沒辦法做專做精某一個領域,甚至每一個產品種類都是毫無特色拿不出手。這是不利于整個行業的提升,也不利于跟國外同類企業的競爭。
第二個就是技術開發不足,擁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少,能與國際競爭的產品更少。我們廚衛產品無論是哪一類產品,真正能拿出來跟國外大牌或者是國際上的企業競爭的,是很少的。本土企業的生產周期普遍比較短,確實來說,國外已經是上百年的歷史,而我們是改革開放以后才有廚衛這個產品。過去居民家中有成套廚衛產品的很少,后來住宅設計有一個衛生間,有一個廚房間,就成套房了,F在的大戶型甚至有兩三個衛生間。相對于住宅設計的日新月異,廚衛企業開發的時間和程度都是不夠的。所以要大力推進廚衛產業化,廚衛技術的開發。
衛浴行業陷入小而全的發展怪圈
第三:無論在功能上、外觀上,工業設計都比較落后。工業設計是和人們的生活習慣、最大限度的利用產品功能有關的。工業設計的落后跟整個民族比較注重內在,不太重視外形也有關系,F在國內一些協會和組織已經推出了工業設計的獎項,應該是一個推動。工業設計當中,廚衛產業要做的工作很多,因為廚衛產品要求多、空間大,工業設計需要不斷加強。
第四:產品表面質量亟待提高。這一點是本土廚衛產品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,也是與國外產品差距最大的一個方面。表面質量的不完善和很多企業短期、浮躁的心態有很大的關系。而且我們在測試方面的要求也不夠高。例如德國威寶的水龍頭,最低的測試要求是108個小時,是國內同類產品的三倍。所以經過一段時期的使用,會感覺到中國的龍頭表面總歸是沒有國外的亮。樂觀的是,近幾年許多廠家在表面處理上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。
雖然三十年來,本土衛浴產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,但是我們更不能忽視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。關于民族衛浴產業發展的討論每每見諸筆端,都能引起業內人士各抒己見。